光譜成像數(shù)據(jù)是3D光譜數(shù)據(jù)立方體,包括2D空間信息和1D光譜信息。很多用戶對光譜成像數(shù)據(jù)的獲取方式比較好奇,本文進行了簡單分析匯總。
通常來說,3D光譜數(shù)據(jù)通常有兩種方式:第一種是一次獲得一個窄帶波段內的2D空間信息,如濾光片輪切換方式,聲光、液晶等可調諧濾光成像方式;第二種是一次獲得1D空間信息加1D光譜信息,如帶狹縫的光譜成像方式,常見的有棱鏡光柵色散型光譜成像方式、空間調制型光譜成像方式。根據(jù)光譜分光方式的不同,光譜成像技術主要分為色散型、濾光型、干涉型等,這也是光譜成像數(shù)據(jù)的主要獲取方式。
棱鏡和光柵色散型光譜成像技術出現(xiàn)較早,較為成熟,是目前光譜成像采用最多的技術。棱鏡色散型光譜成像儀以棱鏡為色散元件,而光柵色散型以光柵為色散元件。
①?棱鏡色散型
在棱鏡色散型光譜成像儀中,不同波長的光線受到棱鏡不同程度的折射而被色散。典型的棱鏡色散型光譜成像方式如圖1所示,成像物鏡將場景的復色光成像到狹縫平面上,透過狹縫的入射光經準直物鏡準直后,經過棱鏡或光柵的色散由聚焦鏡聚焦到焦平面探測器上,最終狹縫按波長成像在焦平面探測器上。
②?光柵色散型
光柵色散型光譜儀的原理是:光柵對不同波長的光有不同的衍射角而使光色散,如圖2所示。與棱鏡色散型相比,光柵色散型具有衍射角與光譜波長近似呈正比關系、譜線排列均勻、光譜分辨率較高等技術優(yōu)勢。
傳統(tǒng)的濾光型光譜成像技術是在寬波段成像光路中,增加帶有窄帶濾光片的切換機構,每次一個窄帶濾光片切入光路,并得到該波段窄帶空間圖像,各個窄帶濾光片先后切入光路,獲得完整的光譜數(shù)據(jù)立方體,常用于多光譜成像。
①?聲光可調諧濾光型
AOTF有共線型和非共線型(圖3)兩類。在聲光晶體介質中,共線型AOTF入射光、衍射光、聲波的傳播方向相同[],而非共線性型AOTF入射光、衍射光、聲波的傳播方向不同。與棱鏡、光柵色散型光譜成像技術相比,聲光調制型光譜成像技術特點是:a. 體積小、重量輕、全固態(tài)無移動部件;b. 電調諧易于快速實現(xiàn)波長任意切換或連續(xù)掃描,時間分辨率高,16000波長點/s;c. 利用反常布拉格衍射,衍射效率高,適用于作為光譜分析儀器。
AOFF實際應用:2003年,ESA發(fā)射的火星探測器及2004年“勇氣號”和“機遇號”均采用Brimrose公司的微型AOTF近紅外光譜成像儀。
②?液晶可調諧濾光型
液晶可調諧濾光片LCTF是利用液晶電控雙折射效應制成的新型分光器件。LCTF由多個Lyot波片單元級聯(lián)構成,單組Lyot波片如圖4所示,由偏振片、液晶、石英構成相位延遲片。但LCTF采用偏振片進行起偏、檢偏,使得光能利用率低,探測器需采用低照度寬波段探測器,或像增強器,不利于目標探測識別,限制了實際應用。
傅里葉變換干涉型光譜成像技術是一種間接光譜成像技術,通過具有光程差的相干光束形成穩(wěn)定干涉條紋,利用干涉條紋光波能量與復色光光譜存在的傅里葉變換關系,實現(xiàn)窄帶光譜的反演解算。根據(jù)調制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三類:
①?時間調制型(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儀原理)
時間調制型干涉原理如圖5所示,它以Michelson干涉儀為分光元件,人射光束經分束鏡分成兩束:反射光束、透射光束;反射光束經靜鏡反射、分束鏡透鏡到達聚焦鏡;透射光束經動靜反射、分束鏡反射到達聚焦鏡;兩束光束徑聚焦透鏡干涉,成像在探測器上呈干涉條紋。
②?空間調制型(基于Sagnac干涉儀原理)
空間調制型FFT光譜成像儀原理如圖14所示,它以分體式sagnac干涉儀為分光元件,分束鏡45°放置,反射鏡M1、反射鏡M2首先相對于分束鏡BS布置。當反射鏡M1與反射鏡M2對稱時,透射光束與反射光束沒有光程差,不會引起干涉;當兩個反射鏡不對稱時,如圖14中反射鏡M2平行偏移c,可實現(xiàn)橫向剪切量為d,透射光束與反射光束形成光程差,滿足干涉條件。
③?時空混合調制型
如圖7所示,時空混合調制型FFT光譜成像儀形式上與空間調制型FFT光譜成像儀類似,但光路上沒有入射狹縫,也沒有柱面鏡;空間調制型進入橫向剪切分束鏡的光線是透過1D狹縫的光束,而時空混合調制型進人分束鏡的是2D場景的平行光。